来源:玄义创作社
2023-05-16 04:38:57
壹——世界银行业的起源
因为商品交易的需求,人类历史上出现了货币。
(资料图)
又因为货币流通的需求,人类历史上又出现了银行。
人类的发展历史往往如此,一种新事物工具形态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某种过往需求迟迟得不到满足的阵痛,当这种阵痛让人受不了的时候,就不得不弄出一种新工具来试图缓解这种阵痛。
自从货币出现后,人们在商品交易的过程中是爽利了很多,携带更便利,计价更标准,少去了很多麻烦。
但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新工具的出现是有缺陷的,它本身就能带来很多麻烦。当人类与其深入接触后,就能愈发体会到新工具带来的新痛楚,对于人类这种喜欢既要……又要……且要……的贪婪生物来讲,如何能忍受?
怎么回事呢?
原来货币的流通出现了大问题。
同一个地区的人们使用了同一种货币,满足了商品交易的需求,这没问题。但当这个地区的人去了别的地区,发现当地使用的是另一种货币,别人根本不认你的货币,你就只能抓狂。
货币市场不统一,各地滥造自己的货币,而且互不相认,这就导致货币无法在异地之间流通。
货币不流通,就导致商品不流通。
商品不流通,就导致商业经济无法发展起来。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案:
一个方案是,允许多种货币同时流通,但要制定出一种不同货币之间可以兑换的机制,通过货币转换,也能达到商品流通的目的;
另一个方案则要更加粗暴,干脆统一货币市场,消灭其它不同货币,只允许统一的货币流通。那靠什么统一货币市场呢?
靠拳头啊。鸡说鸡有理,鸭说鸭有理,唯有一拳头下去,才能让它们都闭嘴。靠武力统一了各个地区,货币市场自然就能统一。
从秦朝开始,中国就用了第二种方案统一了货币市场,解决了货币流通的问题。
但古代的欧洲办不到,欧洲由于地理、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始终无法在空间上完成统一。这就造成了欧洲各个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多种货币的同时流通。
因为商业经济的迫切发展,欧洲各地不得不展开了各种各样的货币兑换业务,一种新型的职业——货币兑换商开始出现。
货币兑换商是专注于经营货币兑换业务的商人,算是最早以货币作为自己经营产品的商人,他们对各地货币的价值必须非常熟悉才能从中赚到利润,因此他们就成为了货币流通的枢纽节点,商业经济的发展也非常依赖于他们。
因此,这些货币兑换商就成为了银行业的开山鼻祖,货币兑换也成为了银行最原始的业务。
货币兑换商们的活跃,大大助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经济的繁荣又对货币业务有了更大的需求,二者互补互益,最终使得货币兑换商们的产业越来越大。
贰——银行业的系统建立
商业经济越来越发达,使得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越来越多,社会上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一些商人的私人财富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就产生了资金财产的安全问题。
有些商人的钱多到没地方放,尝试把钱存到国王的铸币厂和金库里,因为国王的权威加持,这些商人以为这样很安全。
结果恰好相反,国王是有权威,但他不讲信誉,也没有武德,只要他缺钱了,就会直接挪用别人存在他这里的资金,任何人都无法阻止。比如1638年的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为了和苏格兰干仗,直接征用了铸币厂里存放的平民资金作为军费,别人只能干瞪眼。
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干。
这个时候,富人们发现把钱存到那些货币兑换商那里是最合适的。
因为随着商业经济的越来越繁荣,货币兑换商本身就经手了大量的资金货币,他们为了解决资金的安全存储问题,发展出了从业人员众多的庞大合伙组织和行会,抵御资金存放风险的经验和能力远远强于其他平民,而且他们也是商人,至少比国王更讲信誉。
因此,随着保管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多,货币兑换商们对外开放了货币保管和收付业务。随着经营业务的多元化发展,货币兑换业发展成为了货币经营业,这是银行业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个时候的货币经营业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经营这些货币业务的商人们手里聚集了大量的货币资金。
商业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货币市场的不平衡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有些人的钱多到没地方放,有些人则身无分文、穷得揭不开锅。这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为货币被固化在了贫富的两个极端无法流通,货币流通被阻碍,商品流通就会被阻碍。
穷人没钱,就要借钱。而且经济越发展,市场上的资金需求也就越大。那些货币经营商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商机,既然自己手上的资金那么多,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把钱借贷给那些需要钱的人,通过收利息赚取利润,这岂不是完美?
这个时候的货币本身也变成了一种商品,别人借钱,就等于租用了这个商品,付出的利息就等于是租用货币的租金。
将货币商品化,对于那些货币经营商们来说,无疑是一个躺着赚钱的巨大商机。因为钱不是他们自己的,是别人存在他们这里的,但他们可以靠着这些别人的钱借贷出去赚利息,而这些利息就落入了他们自己的腰包。
靠别人的钱替自己赚钱,这真是打了一手好牌啊,如此躺着赚钱的业务类型,货币经营商们自然不会放过。而且他们为了赚取更多的借贷利息,不断扩大借贷出去的资金规模,直至手里的存款资金不够用了。
但是这么爽的躺赚业务,越搞越爽,停不下来怎么办?
借贷资金来源于存款资金,因此要扩大借贷资金池,只能扩大存款资金池。
以前别人来存款,还要付给货币经营商们一笔资金管理费,因为是别人求着货币经营商给他们存钱。
现在不同了,货币经营商巴不得别人来存钱,甚至还要求着别人来存钱,怎么求?
给存钱的人发利息钱啊,这就是存款利息的来源。供需市场的反转,让商业模式也反转了过来,以前是你给他钱,现在是他给你钱。
不然你以为你去银行存钱,明明银行是给你提供资金保管的服务,银行为啥还要给你付利息?天下间从来就没有白给的好处,别人银行还要靠你的存款来赚贷款利息呢。
只要贷款利率比存款利率高出一截,银行就有利润可赚。
当近代的货币经营业发展出了成规模的借贷业务,再加上最开始由货币兑换业务发展而来的支付结算业务以及存款业务,现代银行业的三大核心业务已经初具雏形,货币经营业也就蜕变成为了银行业。
叁——银行业的危机
不得不说,银行业的发展,使得资金能够在市场上有效流通,一时之间人人都能通过借钱变得有钱,从而大干特干,经济就能良好地运转起来。
但银行系统天生是有致命漏洞的,捅出去便能引发系统崩溃。
这种漏洞主要是借贷业务带来的,一个是坏账危机,一个是挤兑危机。
银行只要有贷款业务,就有可能产生坏账,即收不回来的贷款,板上钉钉的资金流失。
一般来讲,在经济上行周期,大家从银行借到钱大搞事业,如果都能赚到钱,那么就能顺利还贷,就不会有坏账,银行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或者银行严格设立贷款门槛,只把钱借给有足够还贷能力的人,一般来讲也没问题。
但是怕就怕银行家们自以为遇到了经济上行周期,为了扩大借贷规模赚取更多利息,甚至拼命把钱借给那些还贷能力不足的人,导致大片的坏账产生,直接将经济干成了下行周期,社会信用系统崩塌,银行系统也就跟着崩塌了。这方面活生生的例子就是2007年和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后来演变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银行业的另一个闻之色变的漏洞,便是挤兑。
任何银行都怕挤兑,明知这个漏洞存在,却无法修补。只要这个漏洞爆发,必然引发银行的系统危机,挤兑一个,倒闭一个。
为什么?
因为银行虽然有许多的储户存款,但它必须要把这些存款通过放贷和投资撒出去才能得到利息收益作为利润,否则它连存款利息都付不起。所以名义上用户的钱都存在银行里,实际上大部分的现金都已经借贷出去了。
尤其是在信用制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银行一般是非现金结算,它可以通过“货币创造”的功效,使一倍的存款变成多倍的贷款和再存款。
所以银行所有用户账户上的资金是远远大于实际现金流的,只要大部分的用户不是同时去取现金,这个系统就能继续维持下去。
万一要是大部分的用户甚至是全部用户都去取现金呢?那银行分分钟就没了,倒闭破产了!这就是挤兑。
银行为了应对挤兑危机,设立了准备金制度,即规定银行不能把所有的存款都放出去贷款,必须预留一定比例的存款放在中央银行,保证部分用户的现金提取。
准备金制度能够缓解挤兑问题,但无法彻底解决挤兑问题。因为银行必须要保证一定的借贷规模才能赚钱,这个存款准备金的比例就不能太高,太高了银行的借贷业务根本就赚不到钱,还不如干脆倒闭拉倒。
一旦用户提取的现金超过准备金,挤兑照样发生,银行照样倒闭。
所幸的是,现实中发生挤兑的概率非常小,只要大家相信银行的信用,挤兑就不会发生,所以银行系统才能安然运转至今。
但是如果市场上一旦传达出经济下行的信号,导致大家恐慌情绪蔓延,都跑去银行取钱的话,银行就会立马崩溃。所以挤兑危机轻易不发生,一旦发生了就是山崩地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023年3月9日,美国的第十六大银行——硅谷银行宣布抛售210亿美元证券,导致其18亿美元的亏损,急需通过出售股份融资22.5亿美元。资本市场立即表达出强烈的恐慌情绪:什么情况?硅谷银行这是不行了?
恐慌情绪蔓延,挤兑随机发生,一夜之间,储户们从硅谷银行紧急提款420亿美元,这谁能遭得住?美国的第十六大银行在第二天就宣布破产倒闭。
突然之间,挤兑危机就在美国的中小银行界扩散开来,一时之间,所有银行风声鹤唳,金融危机的苗头初现。
银行系统是为了解决货币的流动性问题才出现的,当所有货币都不流通了,整个金融系统都会瞬间崩塌。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货币的流通要更加均衡,不能让货币在贫富两个极端固化,因此要缩减贫富差距,要让大家都有钱赚,至少都有饭吃,货币资金才能在更大范围内流动起来。
至于具体怎么做,你们认为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