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安小小姐姐
2023-08-12 12:19:43
在宏观数据中,基于住户调查数据,通常用三项指标来衡量我们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一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二是人均消费支出,三是人均收入与支出的节余。
(资料图)
人均节余,可以简单理解为调查区域和时间范围内的、人均剩下来没花掉的钱。
储蓄,尤其在我国,被视为一项优良的传统,这种思路来自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但到了信息时代,极高的储蓄率,会对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人们不愿意花钱,无非四大方面的原因:一没钱,二没想买的东西或服务,三对未来不确定不敢花钱,四没时间花钱。
要扩大内需,增强老百姓的消费,除了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对应没钱这一原因)外,还应该通过以下方式:
一,覆盖全民的医疗、财产、健康等商业和社会保险制度,降低消费者对未来的担忧,敢把手中的钱花出去;
二,减少行政监管对消费的影响,创造新的消费模式和方式;
三,减少加班(2023年上半年企业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小时),鼓励用更多的休息时间去消费(当然,有人会认为这与提高居民收入相矛盾)。
但其实,基于住户调查的数据显示,不同省份的人们,在花钱这件事上,持有完全不同的态度。
从省份的角度看,上半年各省人们分别花了多少钱,又剩余了多少钱?我们通过一张图表,来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图表展示了以下规律:
一,整体看,人均可支配收入高的省份,人均消费也高,例外省份的数量超过一半。
二,从人均节余(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来看,北京1.8万元、上海1.6万元、浙江1.3万元,江苏1.1万元,黑龙江、青海等省人均节余不到三千块,相当于每月存了不到五百元。
2023年上半年,北京人均每月能存三千块,而黑龙江不到五百块,这个区别,用东北话说,老大了。
三,从人均节余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看,不同省份的区别也是极大的,山东人均有46%的收入没有花掉(很显然,一个淄博烧烤花不掉那么多钱),而黑龙江、甘肃仅有20%的钱没花掉。
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21个上半年还有30%的钱没花掉。如何增强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把手中的钱花出去,形成消费内循环,需要决策层认真调研,也值得每个人思考。
关键词: